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鄂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21年修訂)》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2018年1月15日印發的《鄂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同時廢止。
鄂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4日
鄂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21年修訂)
目 錄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突發事件的概念和分類、分級
1.4 適用范圍
1.5 工作原則
1.6 應急預案的體系構成
2 組織指揮體系
2.1 領導機構
2.2 專項應急指揮機構
2.3 辦事機構
2.4 市級牽頭部門
2.5 專家組
2.6 地方機構
2.7 現場指揮機構
3 預防與預警
3.1 預防
3.2 監測
3.3 預警
4 應急響應和處置
4.1 信息報告
4.2 先期處置
4.3 分級響應
4.4 指揮協調
4.5 協同聯動
4.6 處置措施
4.7 擴大應急
4.8 信息發布
4.9 應急結束
5 后期處置
5.1 善后處置
5.2 恢復重建
5.3 調查與評估
6 保障措施
6.1 隊伍保障
6.2 財力保障
6.3 物資保障
6.4 基本生活保障
6.5 醫療衛生保障
6.6 交通運輸保障
6.7 社會動員保障
6.8 治安維護
6.9 人員防護
6.10 通信保障
6.11 公共設施保障
6.12 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保障
6.13 科技與產業保障
6.14 區域合作保障
6.15 基礎信息服務保障
7 預案管理
7.1 預案編制
7.2 預案審批、銜接和公布
7.3 預案演練
7.4 預案評估與修訂
7.5 宣傳與培訓
7.6 責任與獎懲
8 附則
9 附件
9.1 編制依據
9.2 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事件分級標準
9.3 鄂州市突發事件相關應急預案牽頭編制部門列表
9.4 常見突發事件防范與應急處置的牽頭部門
9.5 鄂州市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結構圖
鄂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21年修訂)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全面提高我市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和風險管控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并降低其造成的損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湖北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以及國家、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規章和文件規定(詳見附件9.1),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預案。
1.3突發事件的概念和分類、分級
1.3.1突發事件的概念
本預案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1.3.2突發事件的分類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類。
?。?)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等。
?。?)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生產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飲用水安全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等。
上述各類突發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關聯的,某類突發事件可能和其他類別的事件同時發生,或引發次生、衍生事件,應當具體分析,統籌應對。
1.3.3突發事件的分級
突發事件根據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短貏e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分級標準》(以下簡稱分級標準)見附件9.2。一般突發事件分級標準見各區總體應急預案和市各專項預案。分級標準是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分級處置的依據。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主要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并指導全市應急管理工作。
1.5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切實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危害。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完善各級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負責制,健全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
?。?)源頭防范,過程管理。突出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加強風險識別和隱患排除,堅持“事前防范、事發響應、事后恢復”并重,深化全過程管理。
?。?)統籌兼顧,整合資源。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和技術儲備,推進應急系統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實現部門、條塊、軍地之間的協調聯動。
?。?)依法管理,科學應對。貫徹落實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健全配套法規制度,堅持依法依規應對突發事件;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加快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裝備的應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技水平。
?。?)提高素質,協同處置。加強應急管理干部、救援、專家、志愿者隊伍建設,提高公眾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應急救援,完善突發事件社會協同防范體系。
?。?)透明公開,依法引導。建立健全突發事件信息公開制度,完善輿情收集分析和信息發布機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地報道和傳播突發事件有關信息和進展情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1.6應急預案的體系構成
全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由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地方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重大活動應急預案和應急預案支撐性文件組成。
?。?)總體應急預案??傮w應急預案是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本級人民政府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總體制度安排,由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編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議通過、發布實施,報送上級人民政府備案,抄送上級應急管理部門。
?。?)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為應對某一類型或者某幾種類型突發事件,預先制訂的涉及多個部門(單位)職責的工作方案,由相關類別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的牽頭部門組織編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批,由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實施,抄送上級相關主管部門。
?。?)部門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是有關部門為應對本部門(行業、領域)突發事件,或者針對應急資源保障等涉及部門工作而預先制訂的工作方案,由相關類別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的牽頭部門組織編制、審議、發布實施,抄送本級應急管理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
?。?)地方應急預案。地方應急預案包括: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基層政權組織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是企事業單位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應急預案。
?。?)重大活動應急預案。重大活動應急預案是重大活動主辦單位和公共場所經營或者管理單位制定并報相關行政機關備案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支撐性文件。應急預案支撐性文件包括工作手冊和事件行動方案。工作手冊是區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涉及的有關單位對自身承擔職責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的工作方案。事件行動方案是參與突發事件應對的現場指揮機構、救援隊伍、專家隊伍等按照應急預案、工作手冊和上級指揮機構要求,為執行具體任務,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制訂的工作方案。
各類預案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根據實際情況變化,由制定單位及時修訂、完善。
2組織指揮體系
對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突發事件,建立集中統一、堅強有力的指揮機構,做到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功能全面、責任明確,信息暢通、反應快捷,運轉高效、成本合理。
2.1領導機構
市政府是負責全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關,設立鄂州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應急委),市長任主任,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主任,其他副市長和市政府秘書長任副主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直有關部門及其他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和鄂州軍分區、武警鄂州支隊負責人為成員。
市應急委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貫徹執行國家和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制定和修訂我市實發事件總體、專項應急預案;組織編制、審定全市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宣布啟動和終止突發事件相關應急預案,負責領導、組織、指揮、協調、考核與監督全市實發事件應對工作;承擔省政府應急領導機構和市委安排的其他應急工作。
2.2專項應急指揮機構
依據市級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成立各類突發事件專項應急指揮機構,負責指揮協調相關類別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市專項指揮部指揮長由市人民政府市長或者分管副市長、市有關領導同志兼任,副指揮長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和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兼任。市專項指揮部負責貫徹落實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與市應急委有關決定事項;組織制訂與實施專項應急預案;負責領導、組織、協調相關類別突發事件防范應對工作。
2.3辦事機構
市應急委下設應急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應急辦),作為全市應急管理的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市應急管理局。市應急辦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應急運轉樞紐作用;負責辦理有關應急管理的緊急、重要事項;承辦或協辦市應急管理委員會的專題會議;協調落實市政府、市應急委有關應急管理工作的決定事項;指導全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指導、協調、檢查、督辦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應急演練、調查評估、隊伍建設、信息發布、應急保障和應急知識宣傳培訓等工作。
2.4市級牽頭部門
市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牽頭承擔相關類別突發事件的防范與應急處置以及應急保障工作;組織起草應急管理有關法規、規章草案;組織編制并實施有關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組織開展職責范圍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支持、配合其他成員單位組織開展與本單位職責有關的應急管理工作;完成市應急委、市應急委辦公室交辦的其他工作。
?。?)常見突發事件防范與應急處置的牽頭部門見附件9.4。
?。?)常見應急保障工作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分別牽頭負責新聞宣傳、能源物資儲備、秩序維護、應急經費、環境監測、交通運輸、生活必需品供給、災害救助、交通疏導等保障工作。
?。?)其他類別突發事件防范與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工作的牽頭部門,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應急委根據部門職責和實際情況指定。
2.5專家組
市人民政府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成立應急管理專家組,為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提供分析評估、決策咨詢和處置建議,必要時參加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專家組成員視本市實際情況更新補充。
2.6地方機構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是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建立健全24小時值班制度,根據需要設立或確定應急管理辦事機構。
2.7現場指揮機構
突發事件發生后,市、區人民政府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設立現場指揮機構,組織、指揮、協調突發事件現場應急處置工作?,F場指揮機構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綜合協調、災害監測、搶險救援、交通管制、醫療衛生、善后處置、新聞信息、生產生活保障、調查評估等工作組。
一般、較大突發事件發生后,一般由區人民政府設立現場指揮部,市人民政府視情設立現場指揮部;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市人民政府設立現場指揮機構。
鄂州市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結構圖見附件9.5。
3預防與預警
3.1預防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根據國家規定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應當合理確定應急疏散基地(地域)和城市防災避難場所,統籌安排必需的交通、供水、供電、排污等基礎設施,注重日常維護和管理,保證其正常使用。加強城鄉社區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建設,完善源頭治理、關口前移的安全風險動態管控體系,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監測和醫療救治能力,推進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網絡化管理。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和市各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分析研判制度,對本地區、本系統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全面的信息收集、風險識別、應急能力評估,并根據突發事件發生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情勢變化,提出應對措施,作出相應部署。
重點工程設施、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庫、重點水利水電工程、重大油氣輸送管道、重大油氣儲運設施、重要水上航道、鐵路客運專線和繁忙干線、城市軌道交通、超高壓輸變電工程、大型橋梁、重要通信樞紐、支付清算系統等重大關鍵基礎設施設計單位要科學選址、優化布局,進行風險評估、可行性論證和評估,增強防災抗災和風險管控能力;運營與維護單位要建立完善日常安全和風險管理制度;各級政府及有關單位要加強安全監督檢查。
3.2監測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及市有關部門、專業機構要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監測制度,整合監測信息資源,完善共建共享機制,各牽頭部門負責相應突發事件監測信息集成。要根據突發事件種類和特點,建立健全地震地災、氣象災害、洪澇干旱、森林火災、礦山和化工生產儲運、疫情防控、重大關鍵基礎設施、人員密集場所、應急物資和裝備等基礎信息數據庫,完善監測網絡,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提供必要的設備、設施,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監測。加強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交流與情報合作。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應當對行政區域內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建立數據庫,及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3.3預警
確定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Ⅰ級為最高級別。
預警內容。包括預警類別、級別、區域或場所、起始時間、警示事項、影響估計及應采取的措施、發布單位等。預警發布后,預警內容需變更或解除的,發布機關應當及時變更或解除。
發布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發布應實行嚴格的審簽制。預警信息經審批后,通過各級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統一發布,或根據需要通過其他必要方式對外發布。具體按照《鄂州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采取預警措施。發布預警信息后,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和市有關部門根據預警級別和分級負責的原則,采取下列1項或多項措施:(1)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公布接報信息的渠道及采取的應急措施,加強對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和預報工作;(2)啟動應急組織指揮系統,各級領導機構、辦事機構、指揮機構進入戰備狀態,并按照各自職責展開工作;(3)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及時對突發事件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科學預測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和強度,確定突發事件響應的級別;(4)調集應急救援隊伍進入待命狀態,檢查救援裝備、物資器材是否完備,確保隨時實施救援行動;(5)加強發生地域社會治安管控,維護社會秩序;(6)采取一切措施,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和供熱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和正常運行;(7)轉移、疏散或撤離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并予以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8)關閉或限制使用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場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導致突發事件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9)其他有關地區和部門及時排查本地區、本行業可能受突發事件影響的范圍、程度等,并安排部署有關防范性措施;(10)定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和分析評估,公布咨詢電話,并對相關信息輿情進行管理;(11)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護性措施。
解除預警警報。發布預警信息的部門、單位應加強對預警信息動態管理,根據事態發展變化,適時調整預警級別、更新預警信息內容,并重新發布、報告和通報有關情況。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突發事件或者危險已經解除的,發布預警信息的部門、單位應當及時宣布終止預警。
4應急響應和處置
4.1信息報告
突發事件發生后,發生地人民政府應按照規定向上級人民政府報送突發事件信息,認為可能發生重大或者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當地駐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通報突發事件信息。較大以上突發事件發生后,發生地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應當在1小時內將突發事件信息上報市人民政府。重大以上突發事件發生后,市人民政府應當在1小時內將突發事件信息上報省人民政府。敏感性突發事件或者可能演化為較大以上突發事件的信息,不受突發事件分級標準限制,發生地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向市、省人民政府報告。
報告內容一般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已造成的后果、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等。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4.2先期處置
突發事件發生后,發生地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應當依法組織先期處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或者災情蔓延受到自然災害危害或者發生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單位,應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擴大,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對因本單位的問題引發的或者主體是本單位人員的社會安全事件,有關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上報情況,并及時開展勸解、疏導工作。
發生地鄉鎮(街道)應當組織人員疏散,開展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工作,并維護社會秩序。
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應當在第一時間組織公民開展自救互救,并服從政府或相關部門的決定,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4.3分級響應
先期處置未能控制事態的,事發地人民政府要快速啟動應急響應,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初判為一般突發事件的,由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負責組織應對,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視情給予指導、支持,必要時直接組織應對;初判為較大突發事件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應對;初判為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由市人民政府直接負責組織應對,超出市人民政府應對能力的,報請上級人民政府支援或者組織應對??缧姓^域的突發事件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處置。
需要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應對的,由市級相關專項指揮機構具體負責指揮處置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啟動市級應急響應。原則上,市級應急響應由高到低分為I級、Ⅱ級、Ⅲ級、Ⅳ級。
市級Ⅳ級應急響應由市級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主任批準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由市級相關專項指揮機構副指揮長批準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由市級相關專項指揮機構指揮長或者市應急委主任、副主任批準啟動,I級應急響應由市主要領導同志批準啟動。具體應急響應啟動標準和應急響應措施由市各專項應急預案明確。
需要多個市級專項指揮機構共同開展應急處置時,可由市應急委啟動市級Ⅱ級或者I級應急響應,由市主要領導同志直接指揮處置工作。
區級應急響應分級根據各區實際情況設定。
法律、法規、規章或者上級文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4.4指揮協調
特別重大、重大或較大突發事件發生后,按照預案要求啟動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處置。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在國家、省的指導下,原則上市長擔任總指揮;較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原則上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指揮場所設在市相關應急指揮部。
事發地人民政府或專項應急指揮機構根據需要設立應急現場指揮部,指定現場指揮長,負責統一組織、指揮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決定采取控制、平息事態的應急處置措施。突發事件響應升級時,上一級人民政府根據事發地人民政府請求,必要時派出工作組赴現場指導應急處置工作。當中央、部門或省級工作組在現場時,應急現場指揮部要與其對接并接受業務指導,做好相應的保障工作。
應急現場指揮部要開設統一的工作場所、救援隊伍集結點、物資接收點和分發點、新聞發布中心,并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到突發事件現場的各方面應急力量要及時向現場指揮機構報到、受領任務,接受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調度,嚴格遵守交通管制、信息發布、個人防護等工作要求,并及時報告現場情況和處置工作進展情況,實現各方信息共享。
4.5協同聯動
解放軍、武警部隊、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救援力量在黨委政府的組織指揮下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救援。各級應急指揮機構根據突發事件現場實際情況,及時調度指揮相關應急資源開展應急處置與救援行動。
4.6處置措施
?。?)當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區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僮龊矛F場信息獲取工作。開展災情評估及環境應急監測,做好追蹤研判。
?、诮M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控制傳染源,加強現場公共衛生監測與防疫,確保災后無大疫。
?、垩杆俳M織開展搶險工作??刂莆kU源、減輕或消除危害,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禁止或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活動或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采取其他保護措施。交通運輸、鐵路、民航、公安等有關部門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調度和放行。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短時間難以恢復的,要實施臨時過渡方案,保障社會生產生活基本需要。
?、芮袛辔廴驹?,控制和處置污染物,保護環境敏感目標,減輕環境影響。進入相關場所進行檢查和封存物品,拆除、遷移妨礙應急處置和救援的設施、設備或其他障礙物等。
?、蓍_展遇難人員善后處置工作,做好遇難人員家屬安撫。
?、迒⒂帽炯壢嗣裾O置的財政預備費和儲備的應急救援與救災物資,必要時征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組織開展救災捐贈活動,接收、管理、分配救災捐贈款物。
?、咭婪◤膰缿吞幎诜e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嗉訌娸浨楸O管,依法打擊編造、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虛假信息的行為。
?、岵扇》乐拱l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政府認為必要的其他應急處置措施。
?。?)社會安全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區級以上人民政府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針對事件的性質和特點,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應急措施:
?、俦M快了解和分析事件起因,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和說服教育,及時疏導、化解矛盾和沖突。
?、诰S護現場治安秩序,封鎖有關場所、道路,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對使用器械相互對抗或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實行強制隔離,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
?、蹖μ囟▍^域內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設備、設施以及燃料、燃氣、電力、水的供應進行控制,必要時依法對網絡、通信進行管控。
?、芗訌妼σ资軟_擊的核心機關和單位的警衛,在地方行政機關、軍事機關、廣播電視臺等單位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加強對重要場所、部位和標志性建筑的安全保護。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發生時,立即依法出動警力,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盡快恢復社會秩序。
?、莘?、法規等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4.7擴大應急
發生或即將發生特別重大突發事件,采取一般處置措施無法控制和消除其社會危害,需要宣布市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的,依法由市人民政府提請省人民政府決定或者由省人民政府依職權決定;需要全市進入緊急狀態的,依法由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決定或者由省人大常委會依職權決定。
進入緊急狀態的決定應當依法通過國家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公布。
突發事件超出本市控制能力時,請求省人民政府給予支援。
4.8信息發布
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處置的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工作由市、區兩級宣傳部門統籌負責。由區人民政府負責處置的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工作由區級宣傳部門統籌負責。其他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執行。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通過主流媒體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最遲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最遲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并根據事件處置 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發生較大、一般突發事件后,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
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地方人民政府加強網絡媒體和移動新媒體信息發布內容管理和輿情分析,引導網民依法、理性表達意見。未經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地方人民政府批準,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各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對外發布有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情況和事態發展的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
4.9應急結束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有關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消除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或專項應急指揮機構宣布應急結束或逐步停止有關應急處置措施,應急隊伍和工作人員有序撤離。同時,采取或者繼續實施必要措施,防止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發社會安全事件?,F場指揮部停止運行后,通知相關方面解除應急措施,進入過渡時期,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特別重大、重大或較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地區遭受損失的情況,迅速組織力量,制訂救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善后工作方案,對突發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有關部門(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并妥善解決因處置突發事件引發的矛盾和糾紛。市、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等工作。協調保險監管機構及時開展查勘和理賠工作。
5.2恢復重建
重特大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有關部門盡快修復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以及倒損的民房,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工作和社會秩序。
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恢復重建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統籌部署,由事發地區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一般、較大突發事件的恢復重建工作由事發地區人民政府負責。
5.3調查與評估
在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市有關部門要及時查明突發事件的發生經過和原因,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制訂改進措施,將調查與評估情況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6保障措施
6.1隊伍保障
各區和市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易發生的突發事件,建立相應的應急救援隊伍及聯動協調機制。
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主力軍,應急管理部門應整合社會力量資源,強化信息互聯互通,助推消防救援裝備和執勤隊站建設。加強消防救援專業隊經費保障,將專業隊裝備購置經費納入應急管理部門專項預算,逐年配齊配強專業隊救援器材裝備。市、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要大力支持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和發展,要提供專業裝備經費保障”。
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市、區應急、經信、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水利、住建、農業農村、文旅、衛健、宣傳等部門依據職能分工和實際需要,在應急管理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建設和管理本行業、本領域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提高人員素質,加強裝備建設。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應急救援力量。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是應急救援的突擊力量。按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的要求,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
基層應急隊伍?;鶎討标犖槭菓本仍南绕诹α?。鼓勵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鄉鎮(街道)和企事業單位整合各類應急資源,推進“專兼結合、一隊多能”的綜合性應急隊伍建設,發展災害信息員、氣象信息員等“一員多職”應急信息員隊伍。
社會應急隊伍。社會應急隊伍是應急救援的輔助力量。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各部門要制訂相關政策措施,充分發揮紅十字會、共青團以及志愿者服務組織作用,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會應急力量及公民個人等有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6.2財力保障
市、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應當將應急預案編制、平臺建設、物資儲備、培訓和宣傳教育、救援裝備配備、消防隊站建設、日常訓練運行保障,以及監測與預警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完善突發事件風險社會分擔機制,建立健全災害風險保險體系,鼓勵單位和公民參加保險。加快推進巨災保險制度,推行安全生產、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區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應當為應急救援人員購買相應人身安全保險。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包括國際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為人民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提供物資、資金、技術支持和捐贈。
6.3物資保障
應急部門會同發改、財政等部門制定應急物資儲備規劃并組織實施。商務部門負責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和保障市場供應工作。市經信局負責做好本地應急物資生產企業的生產、采購和物資調配等協調工作。
市區兩級政府(管委會)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與有關企業簽訂協議,保障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生產、供給。
鼓勵和引導社區、企業事業單位和家庭儲備基本的應急自救物資和生活必需品。
6.4基本生活保障
市區兩級政府(管委會)應當結合城市、農村人口密度,指定和建設一批符合規定要求的公共設施,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會同事發地政府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醫療服務等。必要時,紅十字會發揮人道資源動員能力,參與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物資保障服務。
6.5醫療衛生保障
市衛健部門負責組建各級醫療衛生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根據需要及時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發生地人民政府的請求,及時為受災地區提供藥品、器械等醫療衛生物資和設備。市場監管部門、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鄂州分局對職責范圍內涉及的藥品、醫療器械等醫療衛生物資和設備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必要時,動員紅十字會等社會衛生力量參與醫療衛生救助工作。
6.6交通運輸保障
市公安、交通、海事、鐵路、臨空物流中心等部門負責應急處置交通運輸保障的組織實施。建立和完善鐵路、公路、水運等應急運力協調機制,加強交通應急搶險能力建設。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開辟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提高人員、物資緊急運輸能力。提升快速反應能力。鼓勵社會應急運力參與,進一步規范社會運力的動員和征用程序,完善社會運力、物資設備征用補償辦法。深化軍地合作,實現運輸資源優勢互補。
6.7社會動員保障
事發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導組織居(村)委會和其他組織按照相關應急指揮機構的決定、命令,進行宣傳動員,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和互救,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事發地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服從相關應急指揮機構發布的決定、命令,配合落實相關應急指揮機構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做好本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并積極組織人員參加所在地的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
事發地的公民應當服從相關應急指揮機構、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居(村)委會或者所屬單位的指揮和安排,配合落實相關應急指揮機構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工作,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6.8治安維護
市公安部門負責突發事件現場治安維護工作。制定不同類別、級別突發事件應急狀態下維護治安、交通秩序的行動方案,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設備的防護,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必要時,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態,維護社會秩序。發生地相關單位和個人必須積極主動配合做好治安維護工作。
6.9人員防護
市、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要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和程序,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公眾安全、有序轉移或疏散到城市防災避護場所或其他安全地帶。為涉險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護裝備,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科學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人員安全。
6.10通信保障
市經信、融媒體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建立應急通信、應急廣播保障工作體系,強化公眾通信網絡、專用通信網絡、衛星通信網絡的應急通信能力建設。突發事件發生后,市經信部門應協調各通信運營商實施通信保障,確?,F場信息暢通。
6.11公共設施保障
市、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應當合理確定應急疏散基地(地域)和應急避難場所,統籌安排必需的供水、供電、排污等基礎設施,注重日常維護和管理,保證其正常使用。各級人民政府應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和程序,明確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公眾安全、有序轉移或疏散到應急避難場所或其他安全地帶。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和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要制定具體方案,為交通工具和有關場所配備報警裝置和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注明其使用方法,顯著標明安全撤離的通道、路線,并保證暢通。有關單位要定期檢測、維護報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確保正常使用。
6.12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保障
市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相關標準,為市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和市專業應急隊伍配備專業器械、設備和安全防護裝備;有條件的地區和部門可以為志愿者應急救援隊伍提供必要的裝備。
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市相關應急指揮機構在最短時間內,安排調度救援裝備,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6.13科技與產業保障
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機構培養應急管理專業人才,開展應急管理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加強先進的救災技術、裝備研究。
市、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根據國家應急平臺體系技術要求建立健全本行政區域綜合應急平臺和專業應急平臺,配置移動指揮系統,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承擔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值守應急、信息報告匯總與發布、視頻會商、綜合研判、輔助決策、指揮協調、資源調用和總結評估等工作。
6.14區域合作保障
市人民政府指導、鼓勵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加強應急管理區域合作與聯動。市、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及其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應急管理區域合作,建立健全應急管理聯動機制、應急資源區域共享機制。
6.15基礎信息服務保障
市氣象部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和預警,及時提供氣象分析資料,為應急處置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市水利部門要及時提供河流、水庫水情的實報和預報,為應急處置提供水文資料和信息服務。
市自然資源部門要及時提供突發事件發生地導航定位、遙感監測、地圖影像等技術支持,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地理信息服務。
7預案管理
7.1預案編制
市、區應急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單位)針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歷史情況和重大風險,制定本級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制修訂工作規劃。
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以確保應急預案的完整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單位和專家的意見。涉及其他單位職責的,應當書面征求相關單位意見。必要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鶎咏M織和單位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要求或實際需要,征求相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意見。
7.2預案審批、銜接和公布
各級各類應急預案銜接遵循“下級服從上級,專項、部門服從總體,預案之間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則。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各類應急預案銜接協調工作。
總體應急預案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以本級人民政府名義印發實施,報送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專項應急預案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必要時經本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或專題會議審議,以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實施,報上一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部門應急預案應當經部門有關會議審議,經批準印發實施,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備案。
基層組織和單位應急預案要經基層組織或本單位簽發,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向有關部門備案。
重要基礎設施保護、重大活動保障和跨區域應急預案要向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7.3預案演練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人員參與廣泛、處置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演練。市、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應急預案組織綜合應急演練和專項應急演練,必要時可以組織跨地區、跨行業的應急演練,提高快速反應和整體協同處置能力。應至少每3年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一次綜合應急演練,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至少每2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練,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也要結合實際經常開展應急演練。
7.4預案評估與修訂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定期評估制度,分析評價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應急預案的動態優化和科學規范管理。制定應急預案的單位應當根據實際需要,結合形勢變化,適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儆嘘P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標準、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變化的;
?、趹敝笓]機構及其職責發生重大調整的;
?、勖媾R的風險發生重大變化的;
?、苤匾獞辟Y源發生重大變化的;
?、蓊A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發生變化的;
?、拊谕话l事件實際應對和應急演練中發現問題需要作出重大調整的;
?、邞鳖A案制定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應急預案修訂涉及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突發事件分級標準等重要內容的,修訂工作應參照本預案規定的預案編制、審批、備案、公布程序組織進行。僅涉及其他內容的,修訂程序可根據情況適當簡化。
?。?)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等,可以向有關預案編制單位提出修訂意見。
7.5宣傳與培訓
市區兩級政府(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應當結合各自實際,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法律、法規和自救互救等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
學校、幼兒園應當在市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將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
應急管理培訓應納入我市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內容。各區人民政府、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市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培訓制度,增強應急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以及應急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單位的全員安全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7.6責任與獎懲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考核體系,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范圍。
公民按照各級黨委、政府要求,參加應急救援工作或者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期間,其在本單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不變;對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或獎勵。
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事件重要情況,應急處置不力,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附則
本預案由市應急管理局負責修訂,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本預案由市應急管理局負責解釋。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鄂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鄂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鄂州政發〔2018〕2號)同時廢止。
9附件
9.1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0)《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2)《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5)《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6)《城鎮燃氣管理條例》;
?。?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
?。?9)《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0)《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國家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分級標準(試行)》;
?。?3)《湖北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
?。?4)《湖北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鄂州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
9.2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事件分級標準
根據國家事件分級標準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對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并制定我市較大突發事件分級標準。作為各地區、各部門報送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突發事件信息的標準和分級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依據。
9.2.1自然災害類
?。?)水旱災害
特別重大水旱災害包括:
?、侔ㄎ沂性趦纫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或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谥饕?、庫水位達到或超過歷史水位;農作物受澇面積超過3000萬畝,或絕收面積超過300萬畝;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流域性水利工程出現特別重大險情;
?、鄞笾行退畮旌椭匾⌒退畮斐霈F垮壩;
?、芏鄠€地區發生特大干旱,包括我市在內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超過3000萬畝,或絕收面積超過300萬畝;
?、莅ㄎ沂性趦热《鄠€中型城市供水嚴重不足,發生極度干旱;主要河、庫低于或接近歷史最低水位。
重大水旱災害包括:
?、僖粋€流域發生大洪水;
?、诹饔蛐运こ坛霈F重大險情,大中小型河庫出現重大險情或小型水庫出現垮壩;
?、郯ㄎ沂性趦榷鄠€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主要河庫水位接近或達到設計水位;包括我市在內全省受澇面積在2000萬畝以上、3000萬畝以下,或絕收面積在200萬畝以上、300萬畝以下;
?、馨ㄎ沂性趦葦祩€地區發生嚴重干旱或一個地區發生特大干旱;包括我市在內全省受旱面積在2000萬畝以上、3000萬畝以下,或絕收面積在200萬畝以上、300萬畝以下;
?、莅ㄎ沂性趦榷鄠€中型以上城市發生嚴重干旱,或中小城市發生極度干旱。
較大水旱災害包括:
?、俨糠謪^發生較大洪水;
?、诤訋斓人こ坛霈F較大險情,大中小型水庫出現較大險情或小型水庫出現決口;
?、鄱鄠€城鎮發生洪澇災害;主要河庫水位暴漲;全市受澇面積在150萬畝以上,或絕收面積在10萬畝以上;
?、芪沂幸粋€地區發生較大干旱或多個地區發生干旱;受旱面積在150萬畝以上,或絕收面積在10萬畝以上;
?、菸沂卸鄠€地區發生干旱,或中心城區發生嚴重干旱。
?。?)氣象災害
特別重大氣象災害包括:
?、偬卮蟊┯?、冰雹、暴雪、龍卷風、寒潮和大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較大區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萬元以上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谌蟹秶鷥葘⒊霈F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或極強災害性天氣過程,并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劢洷O測預測,包括我市在內全省連片5個以上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450以上,且氣象預測未來1天仍將維持不利氣象條件;
?、茉谄渌?、市和地區發生的,可能對我市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菔転暮π蕴鞖庥绊?,包括我市在內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2000萬畝以上,或農作物絕收300萬畝以上;
重大氣象災害包括:
?、俦┯?、冰雹、暴雪、龍卷風、寒潮和大風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趯ι鐣?、經濟及群眾生產、生活等造成嚴重影響的高溫、干旱、大霧、低溫、霜凍、雷電、道路結冰等氣象災害;
?、劢洷O測預測,包括我市在內全省連片5個及以上地區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400以上,且氣象預測未來1天仍將維持不利氣象條件;
?、芤蚋鞣N氣象原因,造成港口、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連續封閉12小時以上的;
?、菔転暮μ鞖庥绊?,包括我市在內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500萬畝以上、2000萬畝以下,或農作物絕收200萬畝以上、300萬畝以下;
較大天氣災害包括:
?、俦┯?、冰雹、龍卷風、暴雪、寒潮和大風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趯ι鐣?、經濟及群眾生產、生活等造成較大影響的高溫、干旱、大霧、低溫、霜凍、雷電、道路結冰氣象災害;
?、劢洷O測預測,我市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400以上,或未來48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300以上;
?、芤蚋鞣N氣象原因,造成港口、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連續封閉6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
?、菔転暮μ鞖庥绊?,我市農作物受災面積150萬畝以上,或農作物絕收10萬畝以上;
?。?)地震災害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包括:
?、僭斐?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直接經濟損失占全省上年地區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
?、谠谖沂行姓^域發生的6.0級以上地震,距我市邊界50千米以內的鄰市發生7.0級以上地震。
重大地震災害包括:
?、僭斐?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诎l生在我市行政區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
?、郯l生在距我市邊界50千米以內的鄰市發生6.0級以上、7.0級以下地震。
較大地震災害包括:
?、僭斐?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诎l生在我市行政區域4.0級以上、5.0級以下地震;
?、郯l生在距我市邊界50千米以內的鄰市發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
?。?)地質災害
特別重大地質災害包括:
?、僭斐?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谑艿刭|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5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3000萬元以上。
重大地質災害包括:
?、僭斐?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
?、谑艿刭|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3000萬元以下。
較大地質災害包括:
?、僭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
?、谑艿刭|災害威脅,需轉移人數在50人以上、2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3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
?。?)生物災害
特別重大生物災害包括:
在包括我市在內的2個以上市病蟲草等有害生物暴發流行,或新傳入我國的有害生物在包括我市在內的2個以上市內發生,對農業和林業造成巨大危害的生物災害。
重大生物災害包括:
?、僖蚧认x、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小麥條銹病、玉米草地貪夜蛾、松毛蟲等大面積成災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生物災害;
?、谛聜魅胛覈挠泻ι镌谖沂邪l生、流行,對農業和林業生產等造成嚴重威脅的生物災害。
較大生物災害包括:
?、僖蚧认x、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小麥條銹病、玉米草地貪夜蛾、松毛蟲等在我市一定范圍內成災并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生物災害;
?、谛聜魅胛覈挠泻ι镌谖沂邪l生、流行,對農業和林業生產等造成較大威脅的生物災害。
?。?)森林火災
?、偬貏e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傷100人以上的;
?、谥卮笊只馂模菏芎ι置娣e在100公頃以上1000公頃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圯^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100公頃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傷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芤话闵只馂模菏芎ι置娣e在1公頃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傷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9.2.2事故災難類
?。?)安全事故
特別重大安全事故包括:
?、僭斐?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安全事故,或造成特別重大影響和損失的特種設備事故;
?、趪鴥韧饷裼眠\輸航空器在我市境內發生的特別重大飛行事故;
?、鬯劳觯êй櫍?0人以上的水上突發事件;客船、化學品船等發生嚴重危及船舶或人員生命安全的水上突發事件;10000總噸以上船舶發生碰撞、觸礁、火災等對船舶及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水上突發事件;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的水上安全事件;急需省或國家協調有關地區、部門或軍隊共同組織救援的水上突發事件;其他可能造成特別重大危害、社會影響的水上突發事件;
?、荑F路干線、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48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莞劭诎c瘓或遭受災難性損失,長江干線航道發生斷航24小時以上;
?、薨ㄎ沂性趦?,造成全省電網減供負荷30%以上;
?、甙ㄎ沂性趦?,全省通信故障或大面積骨干網中斷、通信樞紐遭到破壞等造成嚴重影響的事故;
?、辔沂蟹秶鷥鹊缆钒l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交通事故;運送劇毒、易爆、放射性危險化學品的車輛發生泄漏、失火、爆炸,嚴重危及周邊地區公共安全的事故;
?、嵋蜃匀粸暮Φ炔豢煽咕艿脑驅е轮Ц?、清算系統處理中心發生故障或因人為破壞,造成整個支付、清算系統癱瘓的事故;
?、獬鞘?萬戶以上居民供氣或供水連續停止48小時以上的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造成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造成10萬人以上緊急疏散轉移的火災事故;
?大型集會和游園等群體性活動中,因擁擠、踩踏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
重大安全事故包括:
?、賴鴥韧饷裼眠\輸航空器在我市境內發生重大飛行事故;
?、谒劳觯êй櫍?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水上突發事件;3000總噸以上、10000總噸以下的非客船、非危險化學品船發生碰撞、觸礁、火災等對船舶及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水上突發事件;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的水上安全事件;其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的水上突發事件;
?、畚沂芯硟鹊蔫F路干線、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遭受破壞,或因災嚴重損毀,造成通行中斷,經搶修24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芨劭谠馐車乐負p壞,長江干線航道斷航12小時以上、24小時以內;
?、莅ㄎ沂性趦?,造成全省電網減供負荷13%以上30%以下,或造我市電網減供負荷60%以上或7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
?、拊斐芍卮笥绊懞蛽p失的通信、信息網絡和城市供水、燃氣設施供應中斷,或造成3萬戶以上居民停水、停氣24小時以上的事故;
?、咴斐?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的事故,或對社會穩定、經濟建設造成重大影響的特種設備事故;
?、辔沂蟹秶鷥鹊缆钒l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交通事故;大型客車失火、翻車墜河造成的群死群傷事故;運送劇毒、易爆、放射性危險化學品車輛已經或可能發生泄漏、失火、爆炸,危及周邊地區公共安全的事故;
?、嵩斐?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造成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造成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緊急疏散轉移的火災事故;
?、獯笮图瘯陀螆@等群體性活動中,因擁擠、踩踏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其他一些無法量化但性質嚴重,對社會穩定、經濟建設造成重大影響的事故。
較大安全事故包括:
?、賴鴥韧饷裼眠\輸航空器在我市境內發生人員傷亡的飛行事故;
?、谒劳觯êй櫍?人以上、10人以下的水上突發事件;載員10人以下的民用航空器在水上發生突發事件;500總噸以上、3000總噸以下的非客船、非危險化學品船發生碰撞、觸礁、火災等對船舶及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水上突發事件;其他可能造成較大危害、社會影響的水上突發事件;
?、鄹劭谠馐茌^大損壞,長江航道斷航6小時以上、12小時以內;
?、茉斐扇须娋W減供負荷10%以上或2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或造成主要城區3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
?、菰斐奢^大影響和損失的通信、信息網絡和城市軌道、大中城市供水、燃氣設施供應中斷,或造成1萬戶以上居民停水、停氣12小時以上的事故;
?、拊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100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事故,或對社會穩定、經濟建設造成較大影響的特種設備事故;
?、咴谖沂蟹秶鷥鹊缆钒l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運送劇毒、易爆、放射性危險化學品的車輛發生泄漏、失火、爆炸,可能危及周邊地區公共安全的事故;
?、嘣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造成5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造成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造成200人以上、5萬人以下緊急疏散轉移的火災事故;
?、岽笮图瘯陀螆@等群體性活動中,因擁擠、踩踏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馄渌恍o法量化但性質嚴重,對社會穩定、經濟建設造成較大影響的事故。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
特別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包括:
?、僖颦h境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或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或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谝颦h境污染造成我市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垡蛭kU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污染事故;
?、芨咧虏〔《?、細菌等微生物在實驗室研究過程中造成的特大污染事故;
?、蒉D基因生物對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或造成高度侵襲性、傳染性、轉移性、致病性和破壞性的災害;
?、薇I伐、濫伐、聚眾哄搶森林、林木數量達5000立方米(幼樹25萬株)以上的事件,毀林開墾、亂占林地、非法改變林地用途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1500畝以上,屬其他林地3000畝以上的事件。
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包括:
?、僖颦h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或需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或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
?、谝颦h境污染造成我市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遭受污染,或各區、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壑亟饘傥廴净蛭kU化學品生產、貯運、使用過程中發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危險廢物等造成的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在國家重點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或居民聚集區、醫院、學校等敏感區域的;
?、芪沂邪l生造成跨設區市級行政區域影響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荼I伐、濫伐、聚眾哄搶森林、林木數量達1000-5000立方米(幼樹5萬-25萬株)的事件,毀林開墾、亂占林地、非法改變林地用途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500-1500畝,屬其他林地1000-3000畝的事件;
?、迣壹壸匀槐Wo區和風景名勝區直接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環境污染事故,或資源開發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可能導致主要保護對象或其棲息地遭受毀滅性破壞,或直接威脅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
?、哂捎谧匀?、生物、人為因素造成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種滅絕事件;
?、噙M口再生原料嚴重環保超標和進口貨物嚴重核輻射超標或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
?、岱欠▋A倒、埋藏劇毒危險廢物事件。
較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包括:
?、僖颦h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或需疏散轉移群眾5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或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
?、谝颦h境污染造成我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壑亟饘傥廴净蛭kU化學品生產、貯運、使用過程中發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危險廢物等事件發生,對周邊生態環境、居民生活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的;
?、芪沂邪l生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影響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荼I伐、濫伐、聚眾哄搶森林、林木數量達300-1000立方米(幼樹1萬-5萬株)的事件,毀林開墾、亂占林地、非法改變林地用途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50-500畝,屬其他林地100-1000畝的事件;
?、迣壹壸匀槐Wo區和風景名勝區直接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環境污染事故,或資源開發遭受一定程度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可能導致主要保護對象或其棲息地遭受較大破壞,或影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
?、哂捎谧匀?、生物、人為因素,可能會給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造成危害的事件;
?、噙M口再生原料出現環保超標和進口貨物出現核輻射超標或含有易爆物品的事件;
?、岱欠▋A倒、埋藏含有危險廢物事件。
9.2.3公共衛生事件類
?。?)公共衛生事件
特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包括:
?、侔ㄎ沂性趦?,肺鼠疫在大、中城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包括我市在內,相關聯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個以上省份,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诎l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有擴散趨勢;
?、郯ㄎ沂性趦壬婕岸鄠€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擴散趨勢;
?、馨l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在我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在我市重新流行;
?、輰Πㄎ沂性趦鹊?個以上?。ㄊ校┰斐蓢乐赝{,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拗苓叺貐^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并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市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甙l生藥品和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麻醉、精神藥品群體濫用,假劣藥品、非法或不合格醫療器械引發的群體不良事件,涉及人數50人以上,且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或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性損傷)發生,或伴有濫用行為;出現3例以上死亡病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事件;
?、嗥渌:μ貏e嚴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包括:
?、僭谖沂?個區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下同)發生5例及以上肺鼠疫或敗血癥鼠疫病例;相關聯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個以上區,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在我市1個區行政區域內發生腺鼠疫流行,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生20例及以上,或流行范圍波及其他省、市;
?、诎l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刍魜y在我市范圍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其他省、市,并有擴散趨勢;
?、芤翌?、丙類傳染病疫情在我市波及2個以上區,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菸覈形窗l現的傳染病在我市發生,尚未造成擴散;
?、薨l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區以外的地區;
?、甙l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囝A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用藥出現人員死亡事件;
?、釋Πㄎ沂性趦鹊?個以上設區市造成危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庖淮问澄镏卸救藬党^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市范圍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
?發生藥品和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麻醉、精神藥品群體濫用,假劣藥品、非法或不合格醫療器械引發的群體不良事件,發生率高于已知發生率2倍以上;涉及人數30人以上、50人以下,且有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或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性損傷)發生,或伴有濫用行為;出現死亡病例;省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事件;
?其他危害嚴重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較大公共衛生事件包括:
?、僭谖沂?個區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下同)發生2例及以上肺鼠疫或敗血癥鼠疫病例;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在我市1個區行政區域內發生腺鼠疫流行,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生2例及以上,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诨魜y在我市范圍內流行,1周內發病3例以上;或疫情有擴散趨勢;
?、垡翌?、丙類傳染病疫情在我市1個區發生,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3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馨l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進一步擴散的趨勢;
?、莅l生較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揞A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用藥出現多人不良反應事件;
?、邔ξ沂性斐晌:Φ妮^大食品安全事故;
?、嘁淮问澄镏卸救藬党^30人,或出現死亡病例;
?、嵋淮伟l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
?、獍l生藥品和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麻醉、精神藥品群體濫用,假劣藥品、非法或不合格醫療器械引發的群體不良事件;涉及人數3人以上、30人以下,且有不良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傷殘或對器官功能產生損傷)發生;市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事件;
?其他危害的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動物疫情
特別重大突發動物疫情包括:
?、俑咧虏⌒郧萘鞲校涸?1日內,我省和相鄰?。ㄊ校┯?0個以上縣(市、區)發生疫情;或在我省范圍內有20個以上縣(市、區)發生或者l0個以上縣(市、區)連片發生疫情;或在我省及其他鄰近數?。ㄊ校┏识喟l態勢。
?、诳谔阋撸涸?4日內,包括我省在內的5個以上?。ㄊ校┻B片發生疫情;或我省20個以上縣(市、區)連片發生,或疫點數達到30個以上;或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其他特別嚴重口蹄疫疫情。
?、鄹咧虏⌒载i藍耳?。航涋r業農村部認定為Ⅰ級疫情的。
?、苄》雌c獸疫:在21日內,包括我省在內的2個以上省份發生疫情;或我省有3個以上設區市發生疫情。
?、莘侵挢i瘟:21天內包括我省在內的多數省份發生疫情,且新發疫情持續增加、快速擴散,對生豬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運行構成嚴重威脅。
?、尬沂斜┌l瘋牛病等人獸共患病感染到人,并呈大面積擴散蔓延。
?、咿r業農村部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動物疫情。
重大突發動物疫情包括:
?、俑咧虏⌒郧萘鞲校涸?1日內,在我省范圍內有2個以上設區市發生疫情;或在我省范圍內有20個以上疫點或者5個以上、10個以下縣(市、區)連片發生疫情。
?、诳谔阋撸涸?4日內,在我省范圍內有2個以上相鄰市的相鄰區域或5個以上縣(市、區)發生疫情,或有新的口蹄疫亞型出現并發生疫情;或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其他重大口蹄疫疫情。
?、鄹咧虏⌒载i藍耳?。涸谝粋€平均潛伏期內,呈暴發流行波及3個以上設區市。
?、苄》雌c獸疫:在21日內,在我省范圍內有2個以上(含)相鄰設區市的相鄰區域,或者5個以上(含)縣(市、區)發生疫情。
?、莘侵挢i瘟:在21天內,包括我省在內的9個以上省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且疫情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拊谝粋€平均潛伏期內,在我省范圍內包括我市在內的20個以上縣(市、區)發生豬瘟、新城疫等其他一類動物疫情,或疫點數達到30個以上。
?、咴谖覈严麥绲呐N?、牛肺疫等在我市又有發生,或我國尚未發生的瘋牛病、非洲馬瘟等疫病傳入我市或在我市發生。
?、嘣谝粋€平均潛伏期內,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狂犬病、炭疽、豬鏈球菌病等二類動物疫病呈暴發流行,波及含我市在內的3個以上設區市,或其中的人畜共患病發生感染人的病例,并有繼續擴散趨勢。
?、徂r業農村部或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其他重大動物疫情。
9.2.4社會安全事件類
?。?)恐怖襲擊事件
?、倮蒙飸饎?、化學毒劑進行大規模襲擊或攻擊生產、貯存、運輸生化毒物設施、工具的;
?、诶煤吮?、核輻射進行襲擊或攻擊核設施、核材料裝運工具的;
?、劾帽ㄊ侄?,襲擊黨政軍機關、警衛現場、城市標志性建筑物、公眾聚集場所、重要基礎設施、主要軍事設施、民生設施的;
?、芙俪州喆?、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
?、菀u擊、劫持警衛對象、國內外重要知名人士及大規模襲擊、劫持平民,造成重大影響和危害的;
?、抟u擊外商投資企業、事務所及其人員寓所等重要、敏感涉外場所的;
?、叽笠幠9魴C關、軍隊或民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構成重大危害的。
?。?)經濟安全事件
特別重大經濟安全事件包括:
?、僭谖沂邪l生或其他地區發生波及我市的具有全國性影響的金融(含證券、期貨)突發事件;
?、诮鹑谛袠I已出現或將要出現連鎖反應,需要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共同處置的金融突發事件;
?、蹏H上出現的,已經影響或極有可能影響我市金融穩定的金融突發事件。
?、馨ㄎ沂性趦鹊?個以上市出現群眾大量集中搶購、糧食脫銷斷檔、價格大幅度上漲等糧食市場急劇波動的狀況,以及超過我市應急處置能力的情況;
?、莅ㄎ沂性趦鹊臄祩€?。ㄊ校﹥瘸识喟l態勢的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供應短缺。
重大經濟安全事件包括:
?、侔ㄎ沂性趦?,對全省金融行業造成影響,但未造成全國性影響的金融突發事件;
?、谠谖沂邪l生或其他地區發生波及我市的,省監管部門不能單獨應對,需進行跨省份、跨地區協調的金融突發事件;
?、郯ㄎ沂性趦鹊?,在全省較大范圍或大中城市出現糧食市場急劇波動狀況;
?、馨ㄎ沂性趦鹊?個以上設區市發生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供應短缺。
較大經濟安全事件包括:
?、賹ξ沂薪鹑谛袠I造成較大影響的金融突發事件;
?、谠谖沂邪l生的需要省有關部門協調的金融突發事件。
?、墼谖沂休^大范圍出現糧食市場急劇波動狀況;
?、芪沂邪l生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場異常波動,供應短缺。
?。?)涉外突發事件
特別重大涉外突發事件包括:
?、僖淮卧斐?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傷亡的境外涉及我市或市內涉外事件;
重大涉外突發事件包括:
?、谝淮问录斐?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傷亡的境外涉及我市或市內涉外事件;
較大涉外突發事件包括:
?、垡淮问录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傷亡的境外涉及我市或市內涉外事件;或我市在境外勞務人員受到傷害并產生一定影響的突發事件;
?。?)群體性事件
特別重大群體性事件包括:
?、僖淮螀⑴c人數5000人以上,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
?、跊_擊、圍攻區級以上黨政軍機關和要害部門,打、砸、搶、燒鄉鎮以上黨政軍機關的事件;
?、蹍⑴c人員對抗性特征突出,已發生大規模的打、砸、搶、燒等違法犯罪行為;
?、茏钄噼F路干線、國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交通8小時停運,或阻撓、妨礙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施工,造成24小時以上停工事件;
?、菰斐?0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受傷,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的事件;
?、薷咝染奂录Э?,并未經批準走出校門進行大規模游行、集會、絕食、靜坐、請愿等行為,引發不同地區連鎖反應,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邊⑴c人數500人以上,或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群體性械斗、沖突事件;
?、鄥⑴c人數在10人以上的暴獄事件;
?、嵛沂谐霈F跨省的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互動性連鎖反應;
?、馄渌暻樾枰鳛樘貏e重大群體性事件對待的。
重大群體性事件包括:
?、賲⑴c人數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影響較大的非法集會游行示威、上訪請愿、聚眾鬧事、罷工(市、課)等,或人數不多但涉及面廣和有可能進京的非法集會和集體上訪事件;
?、谠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受傷群體性事件;
?、鄹咝P@網上出現大范圍串聯、煽動和蠱惑信息,校內聚集規模迅速擴大并出現多校串聯聚集趨勢,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癱瘓,或因高校統一招生試題泄密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軈⑴c人數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造成較大人員傷亡的群體性械斗、沖突事件;
?、萆婕熬硟韧庾诮探M織背景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動,或因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嚴重影響民族團結的群體性事件;
?、抟蛲恋?、礦產、水資源、森林、水域等權屬爭議,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引發的,造成嚴重后果的群體性事件;
?、呶沂谐霈F跨省影響社會穩定的連鎖反應,或造成較嚴重危害和損失,事態仍可能進一步擴大和升級的群體事件;
?、嗥渌暻樾枰鳛橹卮笕后w性事件對待的事件。
較大群體性事件包括:
?、賲⑴c人數在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響社會穩定的突發事件;
?、谠谥匾獔鏊?、重點地區聚集人數30人以上、100人以下,參與人員有明顯過激行為的突發事件;
?、墼斐?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受傷的群體性事件;
?、芨咝P@網上出現串聯、煽動和蠱惑信息,校內有串聯聚集趨勢,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受到一定影響的群體性事件;
?、輩⑴c人數40人以上、200人以下,或造成人員傷亡的群體性械斗、沖突事件;
?、奚婕熬硟韧庾诮探M織背景進行的非法宗教活動,或因民族宗教問題可能引發民族矛盾的群體性事件;
?、咭蛲恋?、礦產、水資源、森林、水域等權屬爭議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引發的,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群體性事件;
?、辔沂谐霈F影響社會穩定的連鎖反應,或可能造成較大危害和損失,事態有進一步擴大和升級的群體事件;
?、崞渌暻樾枰鳛檩^大群體性事件對待的事件。
?。?)刑事案件
特別重大刑事案件包括:
?、僖淮卧斐?0人以上死亡的殺人、爆炸、縱火、毒氣、投放危險物質和郵寄危險物品等案件,或在公共場所造成6人以上死亡的案件,或采取綁架、劫持人質等手段,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
?、趽尳俳鹑跈C構或運鈔車,盜竊金融機構現金100萬元以上的案件;
?、墼谖沂邪l生的劫持客輪和貨輪等,或我市客輪和貨輪等在市外或境外被劫持案件;
?、軗尳?、走私、盜竊軍(警)用槍械10支以上的案件;
?、菸:π蕴卮蟮姆派湫圆牧匣驍盗刻卮蟮恼ㄋ幓蚶坠鼙槐I、丟失案件;
?、拮咚轿:π蕴卮蟮姆派湫圆牧?,走私固體廢物達100噸以上的案件;
?、咧曝湺酒罚êB逡?、冰毒)20公斤以上案件;
?、啾I竊、出賣、泄露及丟失國家秘密資料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
?、峁艉推茐挠嬎銠C網絡、衛星通信、廣播電視傳輸系統等,并對社會穩定造成特大影響的信息安全案件;
?、庠谖沂邪l生的涉外、涉港澳臺僑等重大刑事案件。
重大刑事案件包括:
?、僖淮卧斐晒矆鏊?人以上死亡,或學園內發生的造成人員傷亡、危害嚴重的殺人、爆炸、縱火、毒氣、綁架、劫持人質和投放危險物質的案件;
?、趽尳佻F金50萬元以上或財物價值200萬元以上,盜竊現金100萬元以上或財物價值300萬元以上,或搶劫金融機構或運鈔車,盜竊金融機構現金30萬元以上的案件;
?、塾薪M織團伙性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和有毒有害食品,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案件;
?、馨钢禂殿~在2000萬元以上的走私、騙匯、逃匯、洗錢、金融詐騙案、增值稅發票及其他票證案,面值在200萬元以上的制販假幣案件;
?、菀蚣倭臃N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生產資料造成大面積絕收、減產的坑農案件;
?、薹欠ǐC捕、采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破壞物種資源致使物種或種群面臨滅絕危險的重大案件;
?、咧卮笾曝湺酒钒讣?;
?、嗌婕?0人以上,或偷渡人員較多,且有人員傷亡,在國際上造成一定影響的偷渡案件。
較大刑事案件包括:
?、僖淮卧斐晒矆鏊?人以下死亡;
?、趽尳佻F金50萬元以下或財物價值200萬元以下,盜竊現金100萬元以下或財物價值300萬元以下,或盜竊金融機構現金30萬元以下的案件;
?、壑剖奂倭铀幤?、醫療器械和有毒有害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案件;
?、馨钢禂殿~在2000萬元以下的走私、騙匯、逃匯、洗錢、金融詐騙案、增值稅發票及其他票證案,面值在10萬元以上的制販假幣案件;
?、菀蚣倭臃N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生產資料造成農民較大損失的坑農案件;
?、薹欠ǐC捕、采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破壞物種資源案件;
?、咧曝湺酒罚êB逡?、冰毒)案件;
?、嗌婕?0人以上,50以下,造成一定影響的偷渡案件。對一些比較敏感或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或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信息報送和分級處置,不受上述標準限制。
上述標準中“以上”包括本數。
9.3鄂州市突發事件相關應急預案牽頭編制部門列表
序號
|
預案名稱
|
牽頭編制部門
|
備注
|
1
|
鄂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9.3.1自然災害類
|
2
|
鄂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3
|
鄂州市地震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4
|
鄂州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5
|
鄂州市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6
|
鄂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7
|
鄂州市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
|
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
|
修訂
|
8
|
鄂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
市氣象局
|
修訂
|
9
|
鄂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
市生態環境局
|
修訂
|
9.3.2事故災難類
|
10
|
鄂州市水上搜救應急預案
|
市交通運輸局
|
修訂
|
11
|
鄂州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修訂
|
12
|
鄂州市城鎮燃氣行業重大事故應急預案
|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新增
|
13
|
鄂州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市公安局
|
修訂
|
14
|
鄂州市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市交通運輸局
|
修訂
|
15
|
鄂州市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
市應急管理局
|
修訂
|
16
|
鄂州市港口危險貨物事故應急預案
|
市交通運輸局
|
新增
|
17
|
鄂州市船舶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
市交通運輸局
|
新增
|
18
|
鄂州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市生態環境局
|
修訂
|
19
|
鄂州市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市生態環境局
|
新增
|
20
|
鄂州市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
市消防救援支隊
|
修訂
|
21
|
鄂州市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修訂
|
9.3.3公共衛生事件類
|
22
|
鄂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
修訂
|
23
|
鄂州市突發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
市農業農村局
|
修訂
|
24
|
鄂州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修訂
|
25
|
鄂州市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新增
|
26
|
鄂州市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
修訂
|
9.3.4社會安全事件類
|
27
|
鄂州市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
|
市公安局
|
修訂
|
28
|
鄂州市糧食應急預案
|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修訂
|
29
|
鄂州市金融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
中國人民銀行鄂州中心支行
|
修訂
|
30
|
鄂州市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修訂
|
31
|
鄂州市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
|
市委宣傳部
|
修訂
|
32
|
鄂州市道路水路運輸事件應急預案
|
市交通運輸局
|
修訂
|
33
|
鄂州市民族宗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
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
新增
|
9.4常見突發事件防范與應急處置的牽頭部門
事件類別
|
牽頭部門
|
網絡安全事件、信息安全事件
|
市委網信辦
|
民族和宗教事件
|
市委統戰部
|
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事故、天然氣供應中斷事故、糧食供給事件、鐵路交通事故,鐵路設施事故
|
市發改委
|
電力基礎設施事故、大面積停電事故
|
市經信局
|
民用爆炸物事故、群體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襲擊事件、踩踏事件、道路交通事故
|
市公安局
|
城鎮燃氣事故、建筑施工事故
|
市住建局
|
水上交通事故、公路、水運交通設施事故
|
市交通運輸局
|
水利基礎設施事故
|
市水利和湖泊局
|
農作物種子質量安全事件、動物疫情事件、農業病蟲害事件、外來有害動植物威脅農業生產事件、農業機械作業安全事故
|
市農業農村局
|
傳染病事件,群體性中毒、感染事件,病原微生物、菌毒株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
市衛健委
|
自然災害、地震災害、金屬非金屬礦山事故、危險化學品事故、其他工礦商貿事故
|
市應急管理局
|
森林火災、森林病蟲災害、林業有害植物事件、外來有害動植物威脅林業生產事件、地質災害(防治)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特種設備事故、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安全事件
|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火災事故
|
市消防救援支隊
|
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
|
市氣象局
|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核與輻射事故
|
市生態環境局
|
城市橋梁隧道設施事故
|
市城管委
|
